【环球网报道记者张晓雅】“莫里森把中国‘威胁’变成了选举的楔子。”《澳大利亚金融评论》21日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
文章称,随着选举的临近,莫里森政府借用澳大利亚前总理孟席斯和霍尔特在越南战争期间的联盟剧本,将澳外交政策作为与工党对抗的关键楔子。民意调查也似乎证实了对这种循环利用中国“威胁”的支持。
“尽管有人可能不赞成这种做法,但它的后果无疑是重大的,澳大利亚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为此付出代价。”文章说。
将澳美同盟关系提升到新水平、推动“四方安全对话”、通过美英澳AUKUS“安全伙伴关系”……莫里森任下政府的“外交成就”充满敌视中国的意味。
“那么,请反思一下,当一位无情的政客利用对亚洲大国的敌意登上新闻头条时,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可预见的后果。”文章发出质问。
文章说,莫里森政府现在对持续恶化的美中关系进行投资,心甘情愿地卷入华盛顿对华的军事谋算中,堪培拉也再次陷入过度曝光、孤独的突出地位。
“现在,所有事情都要透过‘中国威胁’这一棱镜所看待。与太平洋、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的关系都不能从它们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所有这些都被淹没在‘反击’北京的政治活动,以及澳大利亚作为‘对抗’中国的榜样的明显满足感之下。”
文章还说,澳大利亚执政联盟在国内政治中利用中国的做法本来就很危险,如今,这种做法更是近乎“有毒”,因为它忽视了对亚裔澳大利亚人的影响。“或许我们可以正确地表达对中国如何展示其实力的不安,但澳大利亚也必须鼓起勇气照照镜子。”
结尾部分,文章还将莫里森的对华政策与往昔澳政府进行对比。
文章说,莫里森继承了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科廷和罗伯特·孟席斯的衣钵,但在最近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争执中,莫里森的反应有点像澳亚前总理麦克马洪对1971年美国对华政策突然改变而束手无策的反应。“同样暴躁的掩饰和狂风般的空虚。”
“请想一想,当一个无情的政客选择利用对亚洲大国的敌意登上新闻头条,而不是为澳大利亚在该地区的地位与和平制定一项长期战略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可预见的后果。”文章最后再一次发出叩问。
延伸阅读
立陶宛将如何?澳大利亚是前车之鉴!中澳部长级会谈会解冻吗
因为太小,名不见经传,弹丸小国立陶宛被网友戏称为立陶“丸”。仿佛是为了彰显自己“小国也有大能耐”,立陶宛乐于在大国间搅动风云,从年初以来频频登上热搜,第一次时大家还一头雾水“立陶宛在哪”?次数多了,大家难免有些不吐不快:“又是这只苍蝇”……
和明星的家务事霸占热搜一样,立陶宛的数次热搜也被认为是浪费新闻资源。苍蝇,这是个很贴近的比喻,立陶宛真的就像一只苍蝇一样,扰人清静带着细菌,但却洋洋得意。
当地时间11月18日,立陶宛维尔纽斯,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所在大楼
不过,虽然可能不足挂齿不以为惧,但立陶宛毕竟开了个不好的头。从今年2月份开始,在包括新冠溯源、新疆、香港、台湾等议题上,立陶宛一直紧随美国。立陶宛议会通过退出中东欧合作“17+1”机制的决议;5月份,立陶宛又通过决议,干涉中国香港等问题;10月,立陶宛国防部宣称中国手机“内置审查功能”,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已购买的“要尽快处理掉”。
西方反华势力目光之所及首要就是台湾,立陶宛自然顺理成章地打出“台湾牌”,捐赠疫苗后,于11月18日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层层递进高歌猛进,正好迎合拜登上台后美国国会正式推动“在国际上帮台湾拓展空间”。
掐指一数,立陶宛的对抗对象还挺多,除了中国,还有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没有十足的自信与筹码断然不敢螳臂当车。立陶宛在一水的欧洲国家中拔得头筹,成功当了“美国遏制中国策略的试验品”,并且他们坚信:由于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只有几亿美元,所以就算被中国经济制裁损失也不会太大。只要美国能迅速的填补这个洞,那么就不亏。
前后几次为美国立投名状,也确实得到了美国的嘉奖。11月19日,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长表示,立陶宛下周将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署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节操是什么?坐实了有奶就是娘!
除了美国和欧洲议会部分繁华先锋,大多数欧盟国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清醒的,当然清醒的根本原因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但起码大多数国家不愿意成为美国的马前卒为美国刀口舔血,他们更多想要的是竞争中有合作。不得不说,美国向来挑选炮灰的眼光毒辣,即使大多数连个坑都砸不出来,但是恶心人,伸手拍一拍自己身上沾到的灰都会觉得脏了手。
立陶宛就是美国眼中完美的炮灰,百年来对苏联俄罗斯的忌惮,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立陶宛人人人接受军训,随时准备上战场;对与俄罗斯友好的中国的戒心;以及毫无经验的“政治小白”总统带领的亲美政府……这一切背景都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打开“范例”的温床。
美国就是鼓励欧洲小国——诸如立陶宛、波兰等国——在一些问题上说美国不敢说的话,做美国不敢做的事,借立陶宛,在中国的邦交国建立与台湾的“非正式外交关系”,将对台外交从过去的禁忌变成“擦边球”。
立陶宛则用有限的国家实力赢得了全球的关注,获得了远超国家实力的政治影响力,同时又能获得美国的青睐与认可。给其一根杠杆,不管有没有合适的支点立陶宛都有能撬动地球的勇气。
上一个这样有勇气的国家比立陶宛的实力强一些——澳大利亚。继澳大利亚政经各界人士求和无果,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终于坐不住了。11月18日,莫里森称“澳方一直非常期待能够和中国展开高层沟通”,并且说“只要中方乐意,澳方就随时欢迎”。
一时澳大利亚媒体哗然,此前上海举行的中国进博会上,因为莫里森政府目前鼓励澳大利亚企业“寻找新的市场”,所以并未瞧见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赞助的企业的身影,但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却前来参展。这是维州第二次与联邦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分道扬镳”。因此莫里森此次的“求沟通”让人猝不及防。
实际上,中澳关系恶化后,中方已冻结了与澳方的部长级沟通。对于是否解冻中澳对话的可能性,中国官员表示,澳政府近期的行为“不利于创造双方举行高层会晤的环境”。理所当然,没有良好的氛围,总不能空谈吧,因此目前中澳部长级会谈解冻无望。
在抵制俄罗斯电力天然气方面,立陶宛闹得最厉害,还大力怂恿乌克兰别买,但现在看来立陶宛自己并没有更好的办法,该买还是得买,还买的不少。近日,立陶宛、波兰同白俄罗斯的“难民战争”也愈演愈烈,立陶宛军人暴力驱赶边境难民的视频早已散播开来,他们对难民拳打脚踢、甚至放狗撕咬。其不人道的歹毒行径必将引起有责任的大国关注。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立陶宛的前车之鉴就是澳大利亚,虽然经济来往不是一个量级,但必有其他更精准的反制手段,只需耐心等待。大国外交,没有一上来就蛮干,都是先晓之以理,我给你摆事实讲道理,你若不服我必迎头痛击,虽然想点子花点时间,但必然是击中软肋的。中美之间就是一场拉锯战,山姆大师每次都在重复着有求于人信誓旦旦但马上又背信弃义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心路历程。
没办法,因为我们已经强大到足够引起西方国家的胆怯,即使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心理活动。
另一方面,我们也再次宣示主权。11月20日,《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报道,如果未来两岸统一,除了台湾特别行政区财政收入可用于改善民生外,台湾普通民众恐怕最有感的好处,也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每人每年收入提高2万多元新台币。
诸如美国,日薄西山,因为自己的衰落便开始觉得周围全是巨人。诸如立陶宛,在一场又一场的博弈中败下阵来,莽夫的悲剧,从一开始便注定了。
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