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弈起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日前发布。

《意见》提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网络资料图

《意见》强调,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加强光荣院建设。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

要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布局若干区域老年医疗中心,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医养结合,2025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旗)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

要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强化社会敬老,持续推进“敬老月”系列活动和“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

要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发展适老产业,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

要强化老龄工作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在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可参照执行基层医务人员相关激励政策。加强老年设施供给,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及地区老龄问题治理,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有效对接。

《意见》还就加强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编辑|段炼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文章来源:新闻联播

延伸阅读

子女就近照顾老人还有哪些现实难题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这句话迅速引发共鸣。

家人父子,熙熙乐乐,相宁以嬉,不仅是传统社会的寻常场景,也是当下很多家庭的理想愿景。大家在一起,分享喜悦,共担烦忧,赡养老人,抚育幼小,这样的代际良性交流,不管是对老的,还是对小的,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此番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子女就近照料老人,体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善意,也回应了老龄社会众人的关切。

不过,也应注意到,现代社会中家庭的聚合方式,并不仅仅遵从子女或老人的主观意愿,而是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直白一点说,是否选择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需要打通更多的政策堵点。

比如住房问题,这些年来,城市住房基本上是按照核心家庭的需求设计建造的,很难适应几代人的大家庭共同生活。如果再考虑未来会出现很多二孩、三孩家庭,则至少在住房一项,就会面临很多不适。

当然,就像现在很多家庭已经实践的那样,子女与老人居住在一个小区,或者相隔不远等,这样有分有合,声气相闻,固然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项,但却又会面临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即就业问题。

一二线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也高,但往往压力也大,三线以下城市生活成本低,生活节奏慢,但就业也面临困难,这样,必然会出现就业与生活的两难选择。

子女愿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是一层意思,中小城市能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则是另一层意思,类似的不均衡,显然不应该让本来就劳心劳力的青年人回答。而在城市的两难选择之外,更有城乡的巨大鸿沟。农村老人如何与子女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也需要破题。

此外,诸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政策,仍有待进一步加力。目前,我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年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凸显。如何从政策层面推进老有所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开通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部分地区开始试点跨省门诊费用直接结算。11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简化异地备案手续,力争“十四五”末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超过70%。同时要求,明年实现全国每个县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还有,在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主流养老方式的情境下,相应的社区服务、老年人社会参与等方面,也应跟上发展的需求,切实做到“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各级财政应该加大投入,不要都推给市场。诸如公共活动设施、老年大学,以及赡养负担重的困难家庭等,都应多一些扶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未来的养老问题只能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有关各方,都要调适与老人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