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加戏!立陶宛总理向布林肯求“支持”,应对所谓“中国经济压力”

移动厕所出租

(原标题:又来加戏!立陶宛总理向布林肯求“支持”,应对所谓“中国经济压力”)

【环球网报道】配合完美国挑衅中国后,立陶宛又去找美国“支持”了。

据英国路透社21日报道,立陶宛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立总理希莫尼特21日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讨论了美国对立陶宛的“支持”,以应对所谓“中国的经济压力”。

路透社报道截图

声明还援引希莫尼特的话声称,“重要的是,在经济压力面前,尊重国际规则的志同道合的国家必须团结一致。”希莫尼特还企图拉帮结派,声称“我们必须继续在欧盟内部以及与美国和印太地区的民主国家共享信息并协调行动。”

立陶宛近期频频找拜登政府撑腰。本月中旬,立陶宛防长还跑去美国,得了个当面“表扬”。美国防长奥斯汀13日接待来访的立陶宛防长阿努绍斯卡斯时,大赞立政府“对中国的坚定政策”,吹捧该国是所谓“地区民主灯塔”,不会独自面对中俄挑战;同时,对于这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北约一线盟友,奥斯汀承诺卖给立陶宛武器,双方签署“互惠防务采购协议”。被戴高帽的阿努绍斯卡斯也忘乎所以地拍马屁说:“身处自由世界的首都真是太好了。”

近来立陶宛频繁挑衅中国,导致中立关系急剧恶化,立陶宛已尝到了“苦果”。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11月23日至25日访问美国期间,接受路透社、法新社等媒体采访时就曾称,自从该国今年夏天宣布将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以来,每隔几天就有一家立陶宛企业表示,其在中国的生意停滞了。不过,立陶宛政府仍执迷不悟,指望美国等方面的所谓“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赤裸裸干涉台湾问题,是为了迎合美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22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立陶宛走到今天这一步,明显是被某些大国策动,但牺牲的是立陶宛的利益。我们呼吁世界上其他国家从自身根本利益出发,从国际公理和正义出发,不要被某些大国裹挟,不要卷入无谓的对抗。

延伸阅读:

自食恶果!立陶宛向美诉苦仅获贷款,求助欧盟收获一片沉默

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立陶宛不断出现在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刷新着人们对这个欧洲小国的认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成为了整个欧洲与中国关系恶化最严重的国家。

今年11月18日,立陶宛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不顾中方此前多次抗议和交涉,不仅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还妄称中国“用强权胁迫他国”。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中国迅速采取反制,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暂停了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的所有业务。

以立陶宛的经济体量,想和中国掰手腕,不管怎么看,都有些不自量力,外界认为,立陶宛的领导层之所以带领整个国家冲在“反华前线”,一方面自然有美国的默许和煽动,另一方面,也是立陶宛本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美国高看自己一眼。

俄罗斯卡内基中心网站分析认为,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陶宛对俄罗斯的一贯恐惧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立陶宛之所以保持和美国的步调一致,还是希望美国能保证在对俄关系问题上对立陶宛表达支持。在过去,立陶宛矛头主要指向俄罗斯,而在美国将对抗的重心转向亚太之后,立陶宛也亦步亦趋,紧跟美国的步伐。

立陶宛太小了,国际影响力极其有限,立陶宛的政客选择了在大国博弈中“刷存在”,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只要是美国的“敌人”,它就欣然冲锋,不论是非,只为向美国递上“投名状”。

然而,立陶宛领导层选择踩中国的红线,显然为其国内带来了预想之外的恶果。

据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12月2日报道,立陶宛一家木材出口商表示,中国海关似乎已经将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导致立陶宛的木材无法在中国海关清关。当天,立陶宛外交部证实了这一消息。此后,立陶宛政客和媒体开始持续就这一事件进行炒作。

12月3号,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声称,这是一个欧盟成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裁的典型案例,可是立陶宛没有能力单独对中国实施制裁,因为欧盟成员国海关关系由欧盟统一管理,立陶宛没有办法把任何一家中国家企业从欧盟的海关系统中删除。他希望欧盟能介入此事,对立陶宛采取“保护措施”。

兰茨贝尔吉斯

很明显,无论媒体的报道是否属实,立陶宛这一头已经是迫不及待希望将欧盟拉下水。靠他们自己对抗中国,不仅实力不够看,连制裁都要通过欧盟进行。

不过,欧盟这头,却有点不太想搭理立陶宛。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在当天表示,正在了解情况,拒绝置评。

这事就这么被搁置了。

对立陶宛而言,更大的噩耗是,中国、德国和俄罗斯近期达成一致,表示为了“减少干扰”,中欧班将取消部分在立陶宛的停靠站点。换言之,立陶宛今后很难利用中欧班列运输货物,也不能再将其作为要挟他国的筹码。

中欧班列不仅仅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到欧洲多个国家的收入和物流。而立陶宛的做法,不仅触怒了中国,也在欧洲给自己树立了无数潜在的敌人。在中欧班列的路线问题上,中德俄三国决定将立陶宛踢出去,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态度。

欧洲不帮自己,那美国呢?毕竟立陶宛来招惹中国,得利的可是美国人。

上个月,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访问了一趟美国,目的很明确,向美国诉苦,换一些补偿。结果没见到总统拜登,连国务卿布林肯也没见着,只找到了副国务卿舍曼。

他与舍曼就“减少对中国供应的依赖”进行了讨论,一面呼吁对中国采取措施,应对所谓“中国经济胁迫”,一面则公开抱怨称,中国制裁后的立陶宛,经济上十分痛苦,并且麻烦不断。

最终,兰茨贝尔吉斯从美国要回来6亿美元的贷款。不是投资,不是贸易,而是贷款,这意味着,立陶宛需要连本带利偿还。

美国还是那个美国,“精神上的支持”无处不在,一谈实际好处立刻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如今,立陶宛内部正在面临一场比美国更加严重的通膨危机。英国《卫报》报道称,立陶宛的通胀率已经飙升至9.3%,成为整个欧盟地区通胀情况最严重的国家。而中欧班列停运,很可能令立陶宛的通胀情况继续恶化。

然而这一切,都是立陶宛咎由自取。主权不仅是中国的逆鳞,也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逆鳞,敢来触碰,就要做好承受后果的心理准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