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5日宣布将从2022年1月开始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速度,预计2022年3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同时多数美联储官员预期2022年美联储可能加息三次。这表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重点已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转向控制通胀,但受需求强劲、供应瓶颈持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美国通胀压力不大可能很快缓解。
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
美联储当天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说,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取得进展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美国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继续走强,失业率已大幅下降。同时,与新冠疫情和经济重启开放相关的供需失衡继续导致美国通胀水平高企。
声明说,考虑到通胀形势发展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美联储决定从2022年1月开始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缩减300亿美元,与11月货币政策会议确定的每月150亿美元的缩减购债速度相比扩大一倍。如果保持这一缩减购债速度不变,美联储将于2022年3月中旬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加快缩减购债是因为目前通胀压力高企、就业市场强劲,美国经济不再需要增加宽松货币政策支持,同时更快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将使得美联储更好应对各种可能的经济情况。
随着美国通胀压力不断上升,过去几周不少美联储官员和经济学家都呼吁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为尽早启动加息做准备。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8%,创近40年来最大同比涨幅。
与上次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的声明相比,美联储在当天的政策声明中删掉了对通胀“暂时性”的表述。致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斯旺克认为,美联储对通胀形势的判断已从“暂时性”全面转变为“更加持久和有问题的”,美联储显然担心通胀会变得更加顽固,希望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同时避免损害经济复苏。
随着物价持续上涨引发许多美国民众不满,以及临近2022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拜登政府面临控制通胀的更大压力,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美联储转向加速缩减购债。拜登总统11月宣布提名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时说,目前全球普遍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瓶颈和物价上涨问题,美联储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美国通胀压力难消
对于美联储目前宣布的政策举措能否将美国通胀率降低至2%的目标水平,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存在疑问。拉赫曼告诉新华社记者,即便美联储宣布加快缩减购债,未来几个月美联储仍将继续购债,货币政策立场仍然极为宽松,同时经通胀调整的美国实际利率水平仍为负值。
拉赫曼指出,目前美国通胀上升受到一系列因素驱动,包括美国非常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严重的供应链瓶颈和物流运输问题,以及国际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等。他认为,美国通胀压力不大可能很快缓解。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到2022年底美国核心通胀率仍将达到2.7%,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日前发布的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受需求强劲、薪资上涨、供应链瓶颈等诸多因素影响,美国高通胀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
令人担忧的是,物价上涨持续的时间越长,消费者和企业的通胀预期改变的可能性越大,这种预期可能会自我实现,推动物价加速上涨。因此,美联储必须考虑尽早启动加息以稳定通胀预期和抑制通胀飙升。
斯旺克认为,美联储决定更早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实际上相当于给美国经济“松油门”,同时在为下一步“踩刹车”即加息做准备。她指出,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利率预测显示,所有18位美联储官员都预计2022年至少有一次加息,多数官员预计2022年有三次加息,另外有两位官员预计有四次加息,她倾向于认为2022年美联储将有三次加息。
拉赫曼指出,鲍威尔已明确表示美联储将在2022年3月结束购债计划以后才会考虑加息,这意味着美联储最早启动加息将在2022年4月以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公布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数据显示,目前交易员预期美联储2022年5月启动加息的概率约为65%,预期2022年6月启动加息的概率约为85%。高盛集团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从2022年6月开始加息,随后在9月和12月继续加息。
值得警惕的是,美联储加息将推动美元走强和全球融资成本上升,这会给新兴市场造成一定压力。拉赫曼指出,对于2022年美国利率水平上升的预期已导致流入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逐渐减少,如果2022年美联储加息步伐快于市场预期,这将推动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那些拥有较高债务水平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阿根廷、巴西和土耳其等部分新兴经济体已遭受资本外流的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