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丢了自己,才能得到另一个人更好的爱。
文|门迟迟
不知道为什么,我单身的时候特别潇洒,一旦谈了恋爱就像变了个人。
大学的时候跟学弟在一起,闺蜜说:“你看着也不像恋爱脑啊,怎么谈了恋爱满脑子都只有他一个人了呢。”
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细心得都有点过分。
因为我们学校特别偏,他还没毕业的时候,我就会惦记着他爱吃市中心的那家甜点,隔三差五就送去给他。他跟我发消息说开题报告被退了需要重写,我怕他难过,手头的工作也不管了,只顾着跟他煲电话粥,想让他开心一点。
他几个小时不回我消息,我就会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他有时候看着不那么开心,我也会想是不是我最近给他传达的负面情绪太多,让他觉得烦了。
有一次吵架,他终于跟我说:“我真的受不了你这个样子,受不了我没有跟你说晚安你就一晚上睡不着觉;受不了我忙几个小时忘记给你回消息,你就会一个电话打过来问,是不是把我惹生气了;受不了你每个星期问十几遍我还喜不喜欢你。”
当时我压根理不清这段关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压根不懂在一段关系中,过分关注对方的感受,太在意对方的反馈,是很有可能适得其反的。
我太年轻了,太幼稚了,太脆弱了,脆弱到没有办法在亲密关系中接收对方的一点点情绪波动。
我知道自己才不如人,貌也逊色,所以一直对他有着极高的关注度,我怕我做错一点点事情,对方就对我失望,一下丧失被爱的资格。
承认吧,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时刻。
因为太想要被爱,所以总觉得“我不配”,总要在这段关系里为对方增加权重,太过于努力,太过于以对方为中心,以至于都忘了自己是谁。
而当“自我”的分量在递减时,你会越来越不坚定,越来越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被爱的底气,然后尽力更想去关注对方,如此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那段恋爱,我自己都会觉得拧巴,就像在爬一座一眼望不到顶的山,散着鞋带走路,气喘吁吁,非常累。
亲密关系里的“自我感受匮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卑表现。
我工作后认识的一个南方女孩,因为男友一句“短头发的女孩好可爱”就剪掉了十几年的长头发,明明自己非常爱吃火锅,可每次约会都跟男友去吃他更喜欢的日料、韩餐。男生经常出去应酬,自己不管对方几点回家都一定熬着,她对我们说:我醒着是没什么用,但想让他觉得自己被在乎着。
她的生活,真的就是围着他打转:男生对自己稍微好一点儿就受宠若惊,送个稍微贵点的礼物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总之得到一点点好就认为是了不起的事。而相处过程中有一点点的不好,也会让她陷入“被丢下”的恐慌,比如跟男朋友吵架想要去解决问题结果被冷落时,她会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敏感,反应过度。
她把恋爱看得太重要了,而看不见自己。
我后来才懂,在任何一段感情里,都一定要强大起来。
这种强大不是外在,而是“自我意识”的递增——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前两天大s再婚的事上了热搜,有人不解,有人祝福,我只是觉得她真的好潇洒,遇到了觉得合适的人想要结婚,就结婚生子,当婚姻出了问题,她也能不被“婚姻关系”束缚住,想要追求爱,就勇敢地和大家看着都大跌眼镜的人谈恋爱。
有人说她恋爱脑,但我觉得这才不是恋爱脑——而是在人生已经非常稳固优渥的基础上,挥洒一种对感情挥之即来的任性,真正的恋爱脑,是在关系中以低下讨好的百般方式去获得对方的肯定,以此形成对自身生活的价值的认知。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爱一次就死去活来非他不可,长大后才会发现,没有自我的恋爱,真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你满心想着得到对方的欣赏夸赞,让对方在这段关系里“满意而归”,最后只会让对方顺其自然地看低了你——因为,你首先就把自己摆在那个位置了呀。
朋友跟我讲过这么一件事。
她刚刚跟男朋友同居的时候,某一个周末做了饭,对方说好吃完饭洗碗,却临时讲“有工作,晚上洗不了”,让她代劳。她说自己也有安排好的工作,对方却反复劝说:就耽误半个小时而已。她是个心软的人,本能地想答应,但又多想了想,还是决定对他说,碗你可以留在明天洗,但我的工作很重要,我不会为了帮你收拾这一摊子而把它摆在后面,你也不能觉得这是我“理所当然要做的事”。
以小见大地说,在那个瞬间,她就是坚定地做出了偏向“自我”的一个选择。
“自我”带给人的是底气,是自信和力量感,是从高空坠落时被一双手接住的踏实感,是不会再飘忽不定的归属感。
亦舒写过一句话:我爱他,但是我爱自己更多。
人是很难尊重一个自己都不尊重自我的人的。试着把心态转变,建立起对自己感受的时刻把控与考量,不再去过多在意这段关系里那些风吹过树叶时的窸窣,好的结果反而会来得更容易一些。
爱另一个人从来就不意味着丢了自己。
图|《布鲁克林》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的喜欢
伐伦克林 https://www.pidrug.com/drugs/falunke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