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卓棣:邓小平的嫡孙,北大毕业后美国深造,放弃高薪回国下基层

英雄们的后代往往都不“出名”,或许是因为前辈的光环太耀眼,后人如何耕耘,都难以创造出更加宏伟的业绩,但即使难以超越前人,后代们依旧身先士卒,在光环下砥砺前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邓小平的孙子邓卓棣正是这样一位迎光而上、砥砺前行的后代。他是邓小平唯一的孙子,在邓家孙辈中排行第四。虽然出生在美国,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刚出生就被带回了祖国,并在祖国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我国的素质教育。

之所以不为人知,是因为邓家长辈一直对后代们严格的要求和培养。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后人,邓卓棣从小就受到了比别的小朋友更高的要求,也承受了更多的期望。

或许是家人的教导,或许是家风的耳濡目染,邓卓棣从小便勤奋好学,而且低调谦虚,从学前班到初高中从不搞特殊,也不炫耀。在这种成长环境下,他坚韧不拔勇攀高峰,在18岁高考结束后,如愿考入了北京大学。

很多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总会有一两年玩乐放松的时期,毕竟“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但邓卓棣没有,在北大学习的他一入校便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贯穿了他的大学生活。后来他因为学业成绩优异被送去美国一知名学校杜克大学继续深造,他也将这对知识满腔的热情从神州大地带去了美国。在杜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法律人才。从进入北京大学到收获硕士学位,8年的时间里,邓卓棣日复一日辛勤耕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业技能和知识深度,最终才能厚积薄发,取得优异的成绩。

毕业后的邓卓棣因为专业技术过硬留在了美国做律师,短短几年便受到了很多客户的青睐,毕竟能帮助客户打赢官司才是最过硬的招牌,邓卓棣也在美国律师界声名远扬,很多律师事务所也都多多少少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以优渥的收入吸引他留在美国。可邓卓棣一直不为所动,并且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要回国发展。

心中一旦有了这个想法,邓卓棣便将回国提上了日程,他开始联络中国驻美国的大使馆,还给父母寄了信件告知自己要回国的消息,全家都对邓卓棣的回国充满了期待。

回国日期将近,邓卓棣却不愿继续做律师行业,而是选择扎根基层,成为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做律师时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金牌律师,到了基层,他依旧是一位脚踏实地辛勤工作的“金牌”基层工作人员。他从一个初下基层什么都不懂的新同志,一步一步学习成长成为了党组织可以托付与信任的重要干部。

他表现优异,不骄不躁的作风为他接下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经历了几年的基层工作,邓卓棣被任命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的副县长,进一步在我国发展新农村的重大事业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邓卓棣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建设新农村,在他的经营下,平果县完全摆脱贫困,人民生活质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平果县从一个贫困小县城摇身一变,朝着人均高收入的新农村大步迈开了前进的步伐,他也因此成为了基层工作中的杰出代表。

邓卓棣出生的那一年,正是特殊的1985年,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转折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领导集体一直在就要不要全面实行市场经济进行讨论,就在这一年,我国党组织正式确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放弃计划经济的发展策略。

当时邓卓棣的父亲邓质方还在美国深造,儿子一降生他便欣喜地联系大使馆,要求带孩子回国并为邓卓棣加入中国国籍。其实邓质方作为中国在美留学生中较早的一批,也受到过很多质疑,当时邓小平刚上任不久,他远赴各国考察寻访,发现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发展差距又一次拉大了,于是决定身先士卒送儿子去美国留学,学成后回来建设国家,这才有了邓质方的美国留学之行。

邓卓棣出生后,邓质方也迫不及待带着儿子回了祖国,这才使得邓卓棣与邓小平爷孙相见。邓小平也十分疼爱孙子,亲自教导他学习革命思想,如此清正的家风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而然愿意投身国家的建设中,这也为邓卓棣扎根基层埋下了伏笔。


健康知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