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户外拓展 https://www.shjiuxu.com
把赚来的钱进行提前布局,试图以更多的投入为驱动拓展业务的边界,这是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讯飞”,002230.SZ)想要实现千亿营收目标必须经历的路径?
科大讯飞日前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一季报,其年报显示,科大讯飞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40.61%。
在营收创新高的同时,利润也实现双位数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6亿元,同比增长14.13%; 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79 亿元,同比增长 27.54%。然而2020年全年,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达6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速达57%。科大讯飞净利润增速不及往年。
此前,科大讯飞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净利润增速受波及的一大因素在于科大讯飞招人动作的持续,投入更多成本在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培育方面。财报显示,为了提前布局业务,增加运营及驻点人员,2021年科大讯飞人员规模增长3301人。
净利润增速不敌营收增速背后
2022年4月22日,本报记者从科大讯飞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获悉,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回应了投资者关于公司2021年净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增速、医疗业务增速未达到预期、现金流下降等问题。
对于净利润增速受到影响,刘庆峰表示,主要还是因为科大讯飞在围绕着公司的长期发展做的布局性的投入比较大,科大讯飞认为人工智能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才刚刚开始,为此有必要继续加大投入。
财报显示,科大讯飞的研发人员从2020年的6400人增加到了2021年的8300人,同比增长了30%,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24.1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9.36亿元,增加了5.2亿元,研发同比增加21.5%。
另外,为“讯飞超脑2030计划”储备的研发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表现。刘庆峰称,公司认为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才刚刚开始,有必要持续加大投入,讯飞的研发投入其实形成了一系列产品。“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其实形成了一系列产品,并不是在2021年形成收入和利润,而是对2022年和未来更长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刘庆峰说道。
科大讯飞方面表示,尽管人员增长带来费用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当期利润的增幅,但同时也对公司下一阶段盈利能力的提升、产业领导者地位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十四五’我们提出来的根据地业务、系统性创新,双轮驱动来支持我们更稳健更长期的发展,而且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2021年我们是做了踏踏实实的投入。”刘庆峰还指出,科大讯飞2021年利润15.56亿元,但目标绝不是在十几二十亿元的利润,而是心中更大的未来。
刘庆峰分析,投资三人行、寒武纪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也比2020年减少了将近1亿元,这也使得科大讯飞的非经常性盈利增速有所减缓。
“根据地业务”扎根一年成果如何?
科大讯飞于2020年底提出了“根据地业务”,主要聚焦教育、消费者、智慧城市、运营商、医疗等赛道。根据地业务就是科大讯飞基础和作为营收根本的业务。
科大讯飞方面此前表示,2021年同样也是“根据地业务”扎根的一年。财报显示,科大讯飞的“根据地业务”目前占公司总收入超过50%。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1年,科大讯飞智慧教育营收60.07亿元,同比增长49.47%,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32.82%;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营收46.87亿元,同比增长52.19%;智慧城市信息工程业务实现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60.74%。
在科大讯飞提到的几大基础业务中,教育、消费、城市等三大根据地业务收获了高速增长,并已经逐渐成为营收支柱。但被寄予厚望的智慧医疗目前增长率仅为8%,收入也仅为3.37亿元,毛利相比上年也有下滑。对此,刘庆峰解释,主要还是业务逻辑的问题,讯飞智慧医疗业务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业务战略,从2021年开始,科大讯飞更多的是在全国各地进行布局。“2021年等于布点,布完点之后就开始以城市或者省为单位在试点的地方进行验收,再进行全面推广,一旦在一个单点变成全市、全省,它的毛利率马上就会提升上来。”
此外,因疫情影响,各地卫健委领导集中抗疫,部分项目招投标受到影响。2021年部分大型项目因卫健委领导各地抗疫缘故而延期。“我们很多项目是优先供他用,先帮助疫情防控,等紧急情况过了以后再谈。”不过,刘庆峰认为,今年科大讯飞医疗业务的收入增长预期会翻番,毛利率也会相应增加。然而,智慧医疗业务能否在今年迎来收获期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普遍认为的“政府资金吃紧”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面向G端业务的科大讯飞因材施教解决方案仍获得了48%的收入增长。
广发证券分析师刘雪峰认为,科大讯飞核心赛道的高景气为公司带来高成长的保障,在财政支出低迷的环境中凸显稀缺性,但同时因材施教及智慧城市等G 端业务占比提升,也致使公司的毛利率与现金流等财务指标面临挑战,随着公司市场份额与产品化率提升,此局面或将持续改善。
“不管经济周期好不好,有一些业务要能够并且更好地穿越经济周期,或者受不确定性的一些因素影响尽量的少。”在刘庆峰看来,根据地业务是为了形成科大讯飞长期穿越经济周期的持续盈利能力的业务,今年业务占比要达到50%,而且根据地业务的增幅超过60%,当科大讯飞实现千亿收入目标时,要有近半业务营收来自于根据地业务,其所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使公司有更从容的能力来做更伟大公司的创新,而这些业务需要提前做一些布局。
而截至目前,加大投入仍是科大讯飞对根据地业务作出的布局。刘庆峰介绍,2021年科大讯飞在布局根据地业务的同时,一线的营销和服务人员从2900多人增加到3800多人,增长率也达到33%。相关的费用从5.4亿元增长到了7.3亿元。
2020年,科大讯飞的经营性净现金达22.7亿元,但在2021年,其经营性净现金却突然下滑至8.9亿元,较上年下滑明显。
对于现金流下滑的情况,刘庆峰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为进一步提升与银行、供应商之间的共同风险承担能力,推行“1+6”银承支付模式,2021年有个12亿元兑付的票据,为此对现金流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以后年度影响就会基本消除掉。
值得注意的是,全行业的芯片紧张也影响到了公司的付款方式进而影响到现金流。在缺芯的大背景下,买方市场变为了卖方市场。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为了持续地执行保供备货的政策,芯片采购基本上是通过预付和现款提货的支付方式。这也使得,2021年科大讯飞因为芯片保供备货支付的货款约10.18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5亿元。“能备得到芯片就是胜利,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货运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备到货非常重要,也是为我们今年的业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刘庆峰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