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微博有920万粉丝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短文引发关注,至今“高烧”未退。
原来,有网友指出,该文共116个字竟然有12处语病。如果是幼儿园小朋友,还可以理解。但这种低级错误出于北大中文系教授之手,即使不惊天动地,也是天方夜谭!
100多个字的短文,被无名之辈挑出这么多语病,毕竟破了世界纪录。张教授的大作被全网传阅,可谓铁证如山。既然错了,承认就行了,也不失北大教授的气度。
万万没想到,5月1日,张颐武出来狡辩说,“没什么大毛病”、“挑不出什么硬伤”,同时,张教授指责那些挑毛病的人,是“不喜欢内容”,言下之意,是在故意找茬。
网友为你改作文,张教授却说别人不喜欢内容故意找茬。张颐武所犯的语病都是常识,这不是“硬伤”是什么?张颐武以为天下人都是白痴?!
有人说,张颐武欣赏的是说“舟山地区有养殖带鱼”的周带鱼和写出“纵做鬼,也幸福”的王兆山。痛恨的是方方、张文宏。张颐武常年活跃在网络上,把精力放在抓境外反华势力之上,把专业都荒废了。
至于这个说法是否靠谱,我不得而知,但我却知道,在张颐武的身上看不到一丝北大精神,他本身简直是北大的大笑话。倘若提倡兼容并蓄的蔡元培先生在世,一定狠抽他两个耳光,然后把他赶出北大……
北大中文系教授写不出合格的百字短文,那么,新华记者创作的新闻报道怎么样呢?
太巧了,4月30,由新华社记者有之炘、孙青创作的《无人机接力飞行20公里为患者送救命药》一文在新华网发布了。报道了上海无人机飞跃黄浦江为患者送救命药的先进事迹。
报道说,上海市共青团收到求助信息:一位住徐汇区的患者缺药,需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领取紧急配置的药品。经协调,徐汇消防立即规划航线,出动2架无人机接力飞越黄浦江,执行了一次约20公里的飞行运输任务。
“紧急配置”、“立即规划”、“无人机接力”、“飞跃黄浦江”……文字精致、语句通顺,这条新闻虽然没有多大的语病,但没有新闻价值啊!
20公里,又不是2000公里;黄浦江的西岸、东岸,又不是太平洋的西海岸和东海岸。而且黄浦江大桥没有被境外敌对势力炸掉,我若骑一辆单车,一人用半小时就能完成任务。为何非要动用消防规划航线,数人配合,出动2架无人机接力飞越黄浦江?
新华网这条新闻一发布笑喷了无数人。网友说:“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然后再自己感动自己第一名。”
一个网友则调侃:您也考虑一下我们的智商行不行?自我感动的时候能不能有点脑子,你不如找两个警察匍匐前进,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爬过去,我还能更感动!
有的则为记者出主意:要不在黄浦江铺设13根铁索,搞一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再不济也要搞一场“渡江战役”。
还有网友编了个竞猜笑话:“无人机接力飞行数20公里送去救命药物,此事最可能发生在:A、马里乌波尔被俄军围困的亚速营钢铁厂;B、太平洋刚被火山爆发摧残过的岛国汤加;C、我国青藏高原不通公路的山区;D、上海市的浦东浦西之间。”
这原本是一次非常感动人的正面报道,但遭到网友的炮轰,网友们将“无人机送药”与前段时间四五人“抬老人下楼做核酸”相提并论,认为是新闻界的一对活宝,堪称“卧龙凤雏”。
新华网的新闻为了新闻而新闻,不但完全漠视新闻价值,还侮辱了受众的智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新闻”!
如果“无人机送药”与“抬老人下楼做核酸”是新闻界的“卧龙凤雏”。那么,北大教授的文章和新华记者的新闻岂不是中文界的“泰山北斗”?!
(公众号:何不带吴钩)
yy充值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