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滩发现剧毒“蓝龙”,本不该出现在此,难道海底火山要喷发

微信充值

美国德州发现“蓝龙”

近日,有游客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海滩上发现一种罕见的生物,从游客提供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只生物体型小巧,只有成年男子手指头大小,并且全身好像被蓝色油漆涂刷过一样,呈现出精美的蓝色条纹,和童话故事中的精灵非常相似。

可视频传到网上后却意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并且还警告游客一旦发现这种生物不要触摸,最好远离它。然而这只蓝色“精灵”到底什么来头呢?为何能让专家如临大敌呢?关注科学兽,第一时间了解最新资讯。

“蓝龙”为何让专家如临大敌?

据资料显示,这种生物学名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由于其全身以蓝色为主,又被称为“蓝龙”,体长在3至8厘米左右,特征是体型扁平、头部圆钝、口腔附近长有许多触须,身体的侧边还有长有一对嗅角,并且腹部长有艳丽显眼的蓝色的条纹,3至6对附肢末端分叉,形成一种独特形状的露鳃。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种生物都是那么的漂亮,可在自然界中一直流传着“颜色越艳丽,毒性就越强”的定律,“蓝龙”自然也不例外。

蓝龙不仅本身体内携带剧毒,而且还能带来比僧帽水母更加致命的蜇伤,这种疼痛就好像被滚烫的刀片划过皮肤,能够让人体局部肌肉痉挛,甚至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如果在游泳过程中被蜇伤,巨大的疼痛感会让人瞬间失去行动能力,从而溺水死亡,但幸运的是,蓝龙主要生活在深海之中,可这次为何会突然出现在海岸上呢?到底是海底生态发生变化,还是剧毒蓝龙已经开始入侵浅海区域?

深海“蓝龙”为何会出现在沙滩上?

打开卫星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蓝龙”并非大西洋的独有物种,这种生物不仅广泛的分布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古巴、南非东海岸、甚至在北大西洋、太平洋东北部、南非海岸都有它们的身影,最早关于“蓝龙”的记载是在18世纪末期,当时人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小型海洋软体动物。

可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发现“蓝龙”虽然身体只有短短的几厘米,但却是凶猛的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水母、小型鱼虾以及海洋微生物为食,而更让科学家为之震撼的是,“蓝龙”竟是古老原始的雌雄同体生物,这意味着只要条件合适,“蓝龙”个体完全可以自主繁衍,这种独特的繁衍方式也让深海中的“蓝龙”数量一直维持稳定,可如今“蓝龙”为何会出现在海滩上呢?难道“蓝龙”已经准备好进入人类世界了吗?

“蓝龙”多有危险?

对此科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蓝龙”作为古老的生物,完全不具备入侵的意识,这次之所以出现在人类活动区,完全是因为受到洋流和强风的影响,“蓝龙”跟随洋流漂浮到海面,然后被海浪冲到海滩上,这才被游客发现,至于海底生态变化更是无从说起。

首先地球板块间的格局已经形成了几百万年,短期内很难发生变化,即便如今板块间依然有摩擦,但依然处于可控的稳定阶段,而“蓝龙”作为深海物种,在过去的千百万年时间里一直生活在深海中,对于深海生态的变化,或许它比人类更加了解。那还剩下一个各位看官老爷最关心的问题,“蓝龙”的毒素到底有多强呢?为何专家一再叮嘱不要触碰“蓝龙”呢?

“蓝龙”号称海洋毒王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释,首先“蓝龙”日常中的食物就以有毒生物为主,例如同类、剧毒水母等,食用这些剧毒生物后,蓝龙会把毒素积累在体内的刺胞囊中,这样不仅可以让蓝龙“毒上加毒”,而且还能利用其他生物的毒素形成混合神经毒素,所以在海边遇到蓝龙千万不要去触碰它,一旦被蜇伤不仅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和过敏现象,严重者甚至能威胁到生命。

“蓝龙”伤人事件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举个例子,今年三月,澳大利亚就发生一起“蓝龙伤人”事件,当时一名澳大利亚海洋生物专家在海边发现一只搁浅的蓝龙,本着对海洋生物的热爱,这海洋生物专家当即捧起“蓝龙”并亲吻它,随后将它放生,可没想到的是,蓝龙可不会领你的情,直接蜇伤了这位海洋生物专家的嘴唇,随后便出现了中毒和严重过敏的现象,幸运的是抢救及时,这才险之又险的捡小命。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2017年,一名母亲带来孩子在海边玩耍后,回家孩子便开始发高烧,经检查才发现被“蓝龙”蜇伤,到由于中毒太久,最终只能截肢,蓝龙伤人的事件其实还有很多,科学兽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看官老爷可能自行搜索,但这些鲜活的案例无疑说明了蓝龙的可怕之处。

结尾,各位看官老爷对于这种美国德州出现剧毒蓝龙一事怎么看呢?试问如果未来深海生态真的改变,蓝龙集体出现在人类活动的海域,到时候人类又该怎么办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